在羅馬,那個男人端著一杯浮著心型奶泡的卡布其諾,涎著臉湊過來,用彆腳的英語對我說:「Hi, Rose, my heart, for you….


在所謂的「拿鐵理論」炒成新聞的那天,辦公室裡的同事都說,這新聞是給心屏看的,因為我每天都拿著一杯
Starbucks走進會議室開會 --- 「拿鐵理論」:如果每天省下這杯咖啡拿去投資,十年下來說不定可以累積百萬財富。 --- 哈哈!其實我以前是不喝咖啡的,當時這種苦味的液體總讓我心悸,曾幾何時,也許已經成熟到懂得品嚐苦澀中的甘美,我愛上了咖啡,尤其在上班的日子,我一定要喝杯咖啡。

 

 

光是聞著咖啡香,就覺得心曠神怡,我常想自己對咖啡的依賴,大概就像吸煙者離不開尼古丁。然而我的癮頭並非一天得灌個三四杯、甚至七八杯那種,除非重度精神不濟,一天一杯足矣。在Starbucks,我的名字叫「中杯低脂熱拿鐵」,一走進店門,伶俐的Starbucks店員就此起彼落地喊著「中杯低脂熱拿鐵」,如果少了這一杯,一整天都會覺得怪怪的。

 

 

我的咖啡裡不能沒有濃濃的牛奶和奶泡,香純的奶味混合咖啡因形成完美的熱流,溜過舌尖、再吞進肚裡,讓我混沌的腦筋頓時開了、老不在焉的心也定了。總覺得拿鐵是屬於熟女的味道,那麼屬於熟男的又應該是什麼?我的大帥哥老友Jack總是酷酷的只喝又黑又濃的咖啡,輕輕啜飲時,若有所思,那是我覺得他最有魅力的時候;也許什麼樣的人喝什麼樣的咖啡,像我青春的小妹不喜歡吃苦更不喝苦咖啡,只選擇焦糖瑪奇朵或太妃核果這樣的香甜口味。


 
           
 (這是識途老馬口中,全羅馬最好喝的espresso)




最好喝的咖啡還是在義大利,每次去了義大利,就再也不想喝台灣的咖啡。一位識途老馬曾領我到羅馬萬神廟附近的一家小店品嚐
espresso,她堅信那是全羅馬最好喝的咖啡。本來我還擔心espresso裡沒有牛奶會不會太苦?喝下一口發現自己真是多慮了,這一小杯espresso既濃又香又醇,一點澀味也沒有,從來沒喝過這麼好喝的espresso,小小一杯真是彌足珍貴,每一口都在嘴裡細細品味再捨不得的讓它滑入喉間,喝完後意猶未盡,只可惜旅途太匆匆,只有下次到羅馬才能再度回味。






一回我獨自在羅馬自助旅行,閒晃到許願池附近,隨便找了家咖啡店歇腳,侍者看見我這個單身東方女子,很殷勤的為我煮咖啡,隨後端著一杯浮著心型奶泡的卡布其諾,涎著臉湊過來,用彆腳的英語對我說:「Hi, Rose, my heart for you….」害我差點沒噗哧一聲大笑出來,羅馬男人老是喜歡自作多情,連喝杯咖啡都可以隨興演出一場亂放電喜劇。

 

 


 

 

 

 

 

 

 

 

 



      
(從克里特島帶回家的希臘黃銅咖啡壺、小匙、攪拌棒)


去過希臘以後,有一陣子我迷上了希臘咖啡。希臘咖啡粉很細,口感比較稀薄、不算好喝但有一股特殊的香氣。我在克里特島特地買了專門煮希臘咖啡的黃銅小壺回家,嘗試著在家裡的瓦斯爐上煮,加入適量咖啡粉、糖、和水,一煮開就好了,一壺就是一小杯的份量,把希臘咖啡倒進漂亮的咖啡杯裡,要先等咖啡粉沉澱到杯底再啜飲,當地有一種算命法就是看杯底喝剩的咖啡渣像什麼形狀,然後瞎掰一番,胡謅你未來的運勢。每次在爐上攪動著這小小一壺咖啡,心思總又飄向希臘的藍天白雲

….


 

 



以前在台北東區的一家「香草市場街」,我和好友總喜歡點「曼巴」
---曼特寧+巴西咖啡,自己動手煮,用一種比利時虹吸式咖啡壺,咖啡粉和水會從左右兩邊的球形玻璃瓶跑來跑去,看起來像是在做化學實驗,非常有趣。「香草市場街」的咖啡無限任你喝,我們一杯接著一杯,邊喝、邊聊、邊望著在面前滾動的香濃咖啡,青春時光就這樣在我們身邊流過,現在回想起那時的牛飲,真覺得不可思議。

        

 


印象最深的咖啡,也是一杯充滿濃厚友誼的冰滴咖啡。好友
L,在我到訪的前一晚,用家裡昂貴的咖啡器,一滴一滴為我整整滴了八個小時,等我一進門剛好滴成一杯珍貴沁涼的冰滴黑咖啡,入口滑順、醇厚,一點也不酸不苦,我捧著這杯冰滴咖啡,心裡有說不出的感動。

 

 

寫到這兒,彷彿又聞到了咖啡香,今天是休假日,我想點一杯濃厚華麗的咖啡星冰樂,上面擠滿鮮奶油、再灑上核果碎和糖漿,用香甜濃郁的滋味點綴假日的輕鬆心情





如果你喜歡這篇文章,別忘了按一下「推薦本文」和上方的「推薦本版」哦!謝謝!