飛機還沒起飛,我的心就已經開始飛翔......。


這幾年,年年都有美國行:
2005的卡翠那風災、2004的共和黨大會、2003的蔣夫人告別式與陳總統過境紐約…..,現在我又即將赴美採訪「布胡會」。這一次將是體力大考驗,八天內總共得搭六趟飛機,從台灣飛西雅圖、再飛往華府、從華府飛到康乃狄格州的耶魯大學、回程再從康州飛北卡、北卡飛LA、最後由LA返台…..





(2004年美國共和黨大會再度提名布希為總統候選人,大會最後施放彩帶氣球,熱烈的氣氛讓在場的人都high了起來。)




每一次遠行都令我非常興奮,因為旅途中充滿太多未知與期待,尤其在陌生的土地採訪,總特別有成就感。當我背著行囊坐上飛機,往往還沒起飛,我的心就已經開始飛翔,像加滿油的小馬達隨時準備衝刺了。我喜歡陌生國度的氣味、喜歡在旅館裡研究資料、打開電視機充滿全然新鮮感的視覺刺激、喜歡探索一個個城市小鎮的豐富內裡。


說也奇怪,每每走在異國街頭,總讓我特別放鬆自在,好像什麼包袱、煩惱都遠了,有時我坐在早餐店裡,邊喝美味的咖啡邊讀報,看看別人家發生的大事,邊抬眼觀察週遭的陌生人群,一種奇異的複雜的感覺充滿我,好像有什麼事即將發生、又好像有什麼事在等著我
….。這樣的描述可能讓人有種「出國採訪很新鮮有趣」的錯覺,其實那只是工作前的短暫寧靜片刻,真實的情況是:因為時差,為了配合台北的發稿時間,一天可能得工作十六小時以上,而且經常在半夜兩三點還接到搞不清楚我這邊幾點的電話、要求立刻爬起來連線;要不就是台北奪命連環CALL,喊著截稿時間要到啦!快快快快快!!!…..每當我和攝影埋頭苦幹、拼命的剪接、傳帶之際,就無可避免的變身為腎上腺素激增、焦躁易怒的八爪女,一手打稿、一手應付台北的電話、一邊過音、另一邊還要聯絡下一ㄊㄨㄚ要進行的採訪,但這箇中辛苦與辛酸,只有自己知道,氣人的是,回到台北一定有人問:「好玩嗎?」




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 (歐洲行認識的好朋友---王夢麟、曹西平)



過去一直主跑外交、兩岸的我,出差次數真是多得數不清,印象最深的是一次非洲之旅,一口氣走訪馬拉威、南非、史瓦濟蘭、甘比亞、布吉納法索、幾內亞比索、塞內加爾等七個邦交國;採訪時間最長的一次則是隨同藝人組成的「僑光訪問團」,走訪十多個歐洲大城市,總共近
30天的行程,拍了數十捲帶子,製作成兩小時的「中國人在歐洲」專題報導。最緊張的一次就是去年赴紐奧良採訪颶風災情,在前往災區途中,一路上,有關搶匪半路開槍打劫的傳聞不斷,心裡始終七上八下地忐忑不安;還有至今難忘的睡過頭被罵的慘痛經驗:1995年的李登輝訪美,我們日以繼夜的工作早已體力透支,就在李登輝接受校友頒獎典禮的那個早晨,我竟然睡過頭了…..,當我趕到現場,只見偶像----也是我的頂頭上司李四端鐵青著一張臉(認識他的人都知道,英俊又可愛的四端發起火來有多嚇人…..),現在想起來,都還覺得既好笑又冒冷汗哩…..




        (我在非洲的布吉納法索,氣溫至少攝氏45度)






(1997年6月30日香港移交中國大陸前夕,我們在天星碼頭頂樓做現場轉播,那天一直下雨,我們只好躲在鐵皮底下。真實的轉播現場就是這麼凌亂,最難忘的是與合作夥伴間的默契和情誼,在我身旁分別是攝影界重量級師奶殺手老杜及老莊。)




照片上的我,笑得總是很燦爛,在國外打完仗後,回憶都是甜的,異國採訪最吸引我的就是那種不確定性,一切都得摸索、必須隨時應變、時時刻刻與突如其來的變化鬥智,然而那些無法預期的枝枝節節可能也正是樂趣所在,事後留下的經驗與回憶更是彌足珍貴。

 

 

 如果你喜歡這篇文章,別忘了按一下「推薦本文」和上方的「推薦本版」哦!謝謝!